English

鼓励——开启写作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1999-06-30 来源:光明日报 吴祖兴 我有话说

近来报刊上开展了关于语言教学的讨论,提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效益的低下。这一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尤为突出。即使在目前标准化考试盛行之际,大家在写作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而言已大为减少,但与取得的效果相比,仍然悬殊太大,人们不禁要问,这中间的症结到底何在呢?

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先撇开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等等不谈,应该承认,我们在写作指导的方法上历来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写作的练习而不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只重视写作方法的传授而不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功课失去了兴趣,那么,最科学化的训练也只会徒劳无功。

写作教学上的问题恰恰就发生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小学生在刚开始练习写作时都是满怀兴趣的,他们都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语句来写心头想说的话。这并不奇怪,因为按照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原本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但奇怪的是,这些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随着写作实践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反而是每况愈下,直到许多人把作文看作是为应考而不得不对付的苦事,这里面的原因又到底何在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写作作为一门课程的特殊之处。与其他功课相比,写作是一种更为艰苦的学习活动。这种艰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写作需要创造性思维,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重复已有的东西,它必须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新的内容,新的构思,新的语言,创造总比重复艰难得多;二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过程,它是个“千日功”,我们很难发现在一次写作中能力上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写作者就很难从写作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难以享受到这种乐趣而又要坚持写作,当然就备感苦辛。因此,消除这种写作心理上的艰苦感,就理应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头号事情。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无灵丹妙药,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给学生以鼓励。因为鼓励的本质是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能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能有发挥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一切潜能的可能。所以,鼓励能使成功者更上一层,使失败者再度奋起。所以,它也就成了最富人性最见效果的教育手段。

鼓励应贯穿在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在作文的批改中尤需大加鼓励,因为这是老师与学生在写作中真正“见面”的时候。

“精批细改”曾经是人们对作文批改的传统要求。但是,如果“精批细改”是指精细地改正作文中的毛病而言,那么,这种作法除了说明老师工作认真之外,对学生的写作心理并无好处。任何人都期盼别人赞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想见,当一个人的“作品”被修改得满纸通红的时候,他的自尊与自信是必然会受到伤害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精批细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无作用。

我们要问,学生写作既然是一种练习活动,并不是为了写“传世宏文”,我们为什么要对一篇习作大加挑剔呢?写作“传世宏文”理应精批细改,要提高写作能力则须靠长期的实践,而要长期实践则更需要宽松的氛围与热情的鼓励。

我们可以想象,当我们作小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如果好心的父母亲也在一旁“精批细改”、挑挑剔剔,那将会有如何结果?我们可以相信,那样的话我们将学不会说话,甚而成为哑巴。所幸的是我们的父母不搞“精批细改”,不管我们讲什么,他们都说好,他们都是鼓励。正是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实践,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说话。

我在平时的作文评改中,奉行一条奥林匹克原则:“参与就是胜利”。凡是认真写作的,我就给“优”,我认为平时的作文不同于考试,考试成绩反映的是文章的水平,平时成绩反映的是练习的态度。

评改作文时,我为自己界定的身份是:我不是学生写作终点的裁判员,我是他们写作跑道边上的鼓动员,我的主要任务是为他们加油叫好。所以,我对学生的文章最多作二、三处修改,但我要认真阅读这些文章,在文旁工整地写上评语,如“佳句”、“巧思”、“点睛之笔”之类,有一些还是我阅读时的真心感受,如“颇受启发”,“开了眼界”,“为之神往”等等。我努力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美好的东西。我信奉罗丹的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作文也是一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发现这些作文中的点点滴滴的美,是一个语言教师的天职。

作文中的旁批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见到我,他说,他还把我的一句批语告诉他的女儿,那句话是“字迹整齐清楚,也是心灵之美”。那么,我敢说,这句批语比改十个病还管用。

当然,对作文中的一切毛病也并非视而不见,我也要为他们指出一、二。不过,我要选择最佳的方式。如有些文章内容简单平淡,我决不说“没意思”,我会说,“如在某些方面作些修改,就可能生动具体得多”;有些同学写作上的毛病提出几次还要重犯,我决不说“屡教不改”,我会说,“不要紧,继续改——改正毛病总会有个过程。”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鼓励式”作文教学。如果要问这种教学到底效果如何,我不敢说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提高到何种程度,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他们什么都敢写了,不仅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还敢写诗歌、小说,学术论文;第二,他们敢把自己的作文给别人看了,他们不仅在作文发下后相互交换阅读,甚至还能把自己的文章拿到大会上去宣读、答辩。这样,即使他们还没有写出什么一流佳作,但我认为已初步具备了写作的基本素养。

按照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我鼓励学生的时候,也等于鼓励了我自己,当我从学生的任何一篇作文中发现美时,我也享受到了写作教学的无穷乐趣。

只要我们真正把智慧与爱心用于对学生的鼓励之中,我们便有了一把开启写作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我们写作教学低效益的现状就能明显改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